欢迎来到广州滋得洛夫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   400-8867105
NEWS
资讯中心
COMMENTARY
更多
揭秘:西伯利亚爱斯基摩人与桦树茸不解之缘
来源:(zdorov)滋得洛夫公司 | 作者:zdorov | 发布时间: 2021-12-23 | 1871 次浏览 | 分享到:
爱斯基摩人,是西伯利亚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西伯利亚的神秘动植物、海象、臭菘、白桦茸

爱斯基摩人,是西伯利亚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居住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白令海沿岸(北起白令海峡,西至克列斯塔湾)以及符兰格尔岛。据1970年统计,西伯利亚爱斯基摩人(也称亚洲爱斯基摩人)共1300人,1979年为1500人,爱斯基摩语属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种。

一.爱斯基摩人的起源

关于爱斯基摩人的起源,是历代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争论极为热烈的问题。英国考古学家达乌金斯是第一批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学者之一。1867年,他提出一种论点,认为爱斯基摩人是西欧旧石器时代居民,即马格德林猎人(因法国马格德林洞穴而得名)的直接后代。他的主要根据是爱斯基摩人和西欧旧石器时代居民的文化是相似的。尽管达乌金斯的观点当时未被承认,但也无人提出反驳。而且直到现在还有人支持这一观点。如爱斯基摩文化著名研究家拉斯穆先指出,爱斯基摩人是法国马格德林猎人的直接后代。他们经亚洲到达美洲或从欧洲直接到达美洲。1947年,苏联学者鲁坚科根据爱斯基摩文化受南方影响的一些事实,认为爱斯基摩人到达白令海峡地区的时间较晚,是来自东南亚。他们高超的航海技术、兽皮船和转动的鱼叉都和东南亚一些岛屿上土著居民的相似。鲁坚科认为,古代爱斯基摩人的图案也受南方的影响,和日本古代的图案相近。鲁坚科关于爰斯基摩人起源的观点受到列文的批评。

列文在评论鲁坚科专著的文章中指出,尽管备坚科指出在爱斯基摩文化中存在南方影响,但并不能解决爱斯基摩人起源的 问题。列文认为,爱斯基摩人的故乡就是白令海峡地区。爱斯基摩人及其文化和语言,无疑 是在白令海附近地区经过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同毗邻的以及 较远的民族的联系看来起了不小的作用。但这些联系并未能割断白令海地区文化和语言的死 续,只是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和语言。语言学材料也说明阿拉斯加对爱斯基摩文化形成 的重要意义。

奥克拉德尼科夫结论性的看法是:如上所述,很可能在此之前这里存在过内陆起源的文化,可以称之为“旧爱斯基文化"。此外,从南方带来或传来的太平洋因素在新的地方也受到了某种改造或发生了某 种变化。但不管怎样,假如没有南方奠基性的影响,便不可能出现新爱斯基摩文化。奥克拉德尼科夫的观点看来是比较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

二.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性

他们在海岸边安家落户,主要靠猎捕海生哺乳动物(主要是海象,独角鲸和各类鲸)和陆地哺乳动物为食(加拿大驯鹿,白熊麝牛,极地狐和北极熊)。

因纽特人捕猎的方法有很多种,虽然步枪取代了传统武器,但鱼叉还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工具。因纽特人也从事渔业。主要捕食海鱼(鲨,鳕鱼,庸鱼菜,肉色像鲑鱼的鳟鱼和红鲑鱼)。一些地方化的种族也捕捉淡水鱼。

捕鱼活动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时候在浮冰下进行,不同的种族用不同捕鱼工具,捕不同类型的鱼:钓鱼钩,渔网,捕鱼篓,鱼叉。因纽特人在北极地区短暂的夏天也从事采摘业,但他们的食谱中还是主要以肉食为主,这种生活环境中,他们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驯鹿生存。也是那些动物的皮毛为因纽特人提供了抵御严寒的衣服。

至于居住形式,传统的是雪砖垒成的圆屋顶的房屋-雪屋。然而,雪屋这个词不仅仅指这种雪砖房屋,而是指各种居住形式,这要依季节而变化:夏天,因纽特人住在兽皮搭成的帐篷里;冬天则住在雪屋,石头屋或泥土块屋子里。

游牧生活也起源于迁移形式,后来发明了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这种工具,和海豹皮小艇、独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纵的小船,用双短桨划动,加上窄窄的船体,使海豹皮小艇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冰上活动起来都十分灵活。

在新魁北克UNGAVA海湾那里,海豹皮小艇最显神通,然而,在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中,游牧生活方式已经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营房代替了雪屋。

三.西伯利亚的神秘动植物

1.海象

海象,海象科海象属的一种动物。顾名思义即海中的大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与陆地上肥头大耳、长长的鼻子、四肢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不能像大象那样步行于陆上,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所以海象的学名,若用中文直译便是用牙一起步行者,而且其鼻子短短的,缺乏耳壳,看起来十分丑陋。

2.臭菘

臭菘(拉丁学名:Symplocarpus foetidus)。 臭菘为佛焰花序,花期长达14天左右,花苞内始终保持着22℃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高约20℃,这种类型的植物称温血植物。温度的升高对于花的气味散发有加强的作用。花有臭味,却引诱着昆虫飞去群集,成为理想的御寒暖房。植物学家对这种植物的产热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发现臭菘花中有许多产热细胞,里面有一种酶,能氧化光合产物——葡萄糖和淀粉,释放出大量热能。它的氧化速度惊人,可同鸟类翼肌心肌对能量的利用相比。

3.白桦茸

白桦茸是一种最早发现于俄罗斯的药用真菌,其俄文名称音译为“恰卡”,早期只是西伯利亚当地居民使用的民间药方。


自从前苏联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病房》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一个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色泽类似咖啡的白桦茸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以此为据,白桦茸受到举世瞩目,被誉为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明日之星,并有“梦幻菇蕈”、“森林钻石”、“上帝赐给苦难人们的神奇礼物”等美称。